文章简介
改性聚丙烯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一般来说,通过玻璃纤维改性的PP产品的机械性能能够得到成倍甚至数倍的提高。具体来说,拉伸强度达到了65MPa~90MPa,弯曲强度达到了70MPa~120MPa,弯曲模量达到了3000MPa~4500MPa,这样的机械强度完全可以与ABS及增强ABS产品相媲美,并且更耐热。一般ABS和增强ABS的耐热温度在80~98之间,而玻璃纤维增强的PP材料的耐热温度可以达到135145
改性聚丙烯将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1、高刚性、高光泽PP。这种产品将有可能在汽车配件材料中取代PSABS 2、无卤阻燃PP。欧盟RoHS法令的实施,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无卤阻燃PP的研发紧迫,且市场前景广阔。 3、长玻纤增强PP。普通的短玻纤增强PP,由于含有的玻纤短,易翘曲,冲击强度低,受热容易变形,长玻纤能够克服短玻纤的上述缺陷,且制品具有较好的表面、较高的使用温度、较高的冲击强度。 4、抗菌PP。这种塑料是一种自身具有杀菌、抑菌性能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前景广阔。
5、物理、化学等综合性能良好。手感好,耐磨,对电、热、声都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透明度高、透气率高,可被广泛地用来制造电绝缘材料,绝缘保温材料;耐化学腐蚀性好,对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腐蚀均有抵抗能力。
6、着色性好。可按需要制成各种各样的颜色,有黑、灰、白、桃木纹等。
7、加工性能好。可通过挤出、吹塑和注射等工艺加工成管、板、薄膜及纤维,复杂的制品可一次成型,能采用各种成型法大批量生产,生产效率高,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显著,如果以单位体积计算,生产塑料制件的费用仅为有色金属的1/10。
8、环保、节约能源。可回收利用,是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可大力推广的材料,每100km节油在0.5L以上。
9、价格低廉。目前,市场上PP的价格是8000元/t,而其他塑料一般都不低于10000元/t,有些塑料材料的价格甚至已达40000-50000元/t以上。
汽车用PP塑料的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向轻量化方向的发展,塑料在汽车上的用量日益增加,特别对汽车内饰件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塑料的质轻、防锈、吸振、设计自由度大的特点,现代汽车用塑料结构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塑料制品不仅能够减少零件质量,在降低噪声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世界各国对汽车内饰件材料的研究情况来看,主要有下面几个发展趋势:
(1)以PP类聚烯烃塑料为主导的市场
据英国应用信息(AMI)报告,到2006年为止,轿车零部件消耗的热塑性塑料仍然以年均超过8%的速度递增,而由于PP价格低廉且性能优越,所以汽车内外饰件的发展将以PP为主,现在市场上使用的PP零件占市场份额的42%。
(2)聚丙烯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范围正在由内饰件向外饰件、车身和结构件扩展,今后重点发展方向是开发结构件和外装件。
(3)开发满足不同性能要求的各种改性聚丙烯材料
满足不同性能要求的改性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汽车上使用改性材料的零件主要是仪表板、门护板、膝盖护板等,由于该种材料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性强而发展得比较迅速,将是今后汽车内饰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
(4)向安全性方面发展
在现今交通事故不断、乘客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部分内饰零件的安全性检验已纳入议事日程。比如,仪表板上表面的头部冲击试验、其下边缘的膝盖撞击试验,座椅靠背的身体冲击试验等均要求被检验的内饰塑料不能碎裂,更不能碎片四溅或出现棱角伤人。因此,汽车内饰零件不仅要求舒适美观,更要求能保护乘客安全。
(5)向环保、环境友好方面发展
汽车环保、轻量、舒适的发展需求,对其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改性聚丙烯今后也将向这方面发展。
结束语
近年来,国际聚丙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新型高性能聚丙烯产品大量进入汽车、电子、电器等高端应用领域,随着汽车向轻量化、环保化方向的发展,纳米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聚丙烯材料作为塑料家族中重要的一类,可以预见将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订阅方式:
①在线订阅(推荐):www.sdchem.net.cn
②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4-109

投稿方式:
①在线投稿(推荐):www.sdchem.net.cn
  作者只需要简单注册获得用户名和密码后,就可随时进行投稿、查稿,全程跟踪稿件的发表过程,使您的论文发表更加方便、快捷、透明、高效。
②邮箱投稿:sdhgtg@163.com sdhg@sdchem.net
  若“在线投稿”不成功,可使用邮箱投稿,投稿邮件主题:第一作者名字/稿件题目。
投稿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①文前应有中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
  ②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或出生地、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③论文末应附“参考文献”,执行国标GB/T7714-2005标准,“参考文献”序号应与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相符;
  ④注明作者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E-mail、详细的通讯地址、邮编,以便联系并邮寄杂志。
    
联系电话:0531-86399196     传真:0531-86399186
欢迎投稿   答复快捷   发表迅速
                                                                                  山东化工稿件修改细则
传真:0531-86399780  QQ:1462476675  微信号:sdhg-bjb
采编部电话:0531-86399196  Email: sdhg@sdchem.net  sdhgtg@163.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6540号-5